5.1 幂级数回顾

好的,我们来对这段关于幂级数收敛性的基础知识进行最长最详细的中文解释,并尽量通过例子来展示计算步骤和概念。

引言:为何需要回顾幂级数?

这段文字出现在微分方程章节的开头,它的目的是为你学习本章的核心内容——如何使用幂级数来求解变系数二阶线性微分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本章的方法依赖于幂级数的性质,因此在正式进入微分方程求解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幂级数理论中的一些关键结果。

1. 幂级数的收敛性 (Convergence)

2. 幂级数的绝对收敛性 (Absolute Convergence)

3. 比率检验 (Ratio Test)

总结与联系

这段引言性质的内容,通过定义收敛、绝对收敛,并详细介绍了判断绝对收敛的比率检验方法,为后续章节使用幂级数求解微分方程奠定了基础。理解这些概念,特别是如何应用比率检验确定收敛半径 ρ\rho,对于理解级数解在哪个区间内有效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通过级数方法找到的解 y(x)=an(xx0)ny(x) = \sum a_n (x-x_0)^n 只在其收敛区间 xx0<ρ|x-x_0| < \rho 内有意义。

希望这个极其详尽、包含大量例子的解释,能够让你对幂级数收敛性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入和清晰的理解!

示例 1

对于哪些 xx 值,幂级数

n=1(1)n+1n(x2)n=(x2)2(x2)2+3(x2)3\sum_{n=1}^{\infty}(-1)^{n+1} n(x-2)^{n}=(x-2)-2(x-2)^{2}+3(x-2)^{3}-\cdots

收敛?

解:

好的,我们来对这段关于幂级数性质和操作的总结进行最长最详细的中文解释,并对其中的示例进行细致的计算步骤展示。

引言回顾

这段内容紧接着上一段对幂级数收敛性、绝对收敛性和比率检验的介绍,继续总结幂级数的其他重要性质和操作方法。这些知识对于后续章节使用幂级数求解微分方程至关重要。

示例 1:确定幂级数的收敛区间

4. 幂级数收敛性的一个重要定理

5. 收敛半径 (ρ\rho) 与收敛区间

示例 2

确定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n=1(x+1)nn2n\sum_{n=1}^{\infty} \frac{(x+1)^{n}}{n 2^{n}}

解:

示例 2:确定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

6. 幂级数的代数运算

7. 幂级数的微分

8. 幂级数系数与泰勒系数的关系

9. 幂级数的唯一性

10. 解析函数 (Analytic Functions)

11. 求和指标的移动 (Shifting the Index of Summation)

示例 3

n=2anxn\sum_{n=2}^{\infty} a_{n} x^{n} 写成一个级数,其第一项对应于 n=0n=0 而不是 n=2n=2

解:

m=n2m=n-2;那么 n=m+2n=m+2,并且 n=2n=2 对应于 m=0m=0。因此

n=2anxn=m=0am+2xm+2.\begin{equation*} \sum_{n=2}^{\infty} a_{n} x^{n}=\sum_{m=0}^{\infty} a_{m+2} x^{m+2} . \tag{1} \end{equation*}

通过写出每个级数的前几项,你可以验证它们包含完全相同的项。最后,在等式(1)右侧的级数中,我们可以用 nn 替换哑变量索引 mm,得到

n=2anxn=n=0an+2xn+2\begin{equation*} \sum_{n=2}^{\infty} a_{n} x^{n}=\sum_{n=0}^{\infty} a_{n+2} x^{n+2} \tag{2} \end{equation*}

实际上,我们将索引向上移动了 2,并通过从比原来低 2 的级别开始计数来进行补偿。

示例 3:演示下标平移

总结

这段内容系统地总结了幂级数的核心性质:收敛性(包括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比率检验)、幂级数的代数运算(加减乘除)、极其重要的逐项微分性质、幂级数系数与泰勒系数的等同性、幂级数的唯一性(这对导出递推关系至关重要)、解析函数的概念及其与幂级数的关系,以及一个非常实用的代数技巧——求和指标的移动。掌握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应用幂级数方法求解微分方程的前提。

希望这个极其详尽的解释和细致的计算步骤展示,能帮助你完全掌握这部分关于幂级数基础知识的内容!

示例 4

将级数

n=2(n+2)(n+1)an(xx0)n2\begin{equation*} \sum_{n=2}^{\infty}(n+2)(n+1) a_{n}\left(x-x_{0}\right)^{n-2} \tag{3} \end{equation*}

写成一个通项包含 (xx0)n\left(x-x_{0}\right)^{n} 而不是 (xx0)n2\left(x-x_{0}\right)^{n-2} 的级数。

解:

同样,我们将索引移动 2,使得 nnn+2n+2 替换,并从低 2 的位置开始计数。我们得到

n=0(n+4)(n+3)an+2(xx0)n.\begin{equation*} \sum_{n=0}^{\infty}(n+4)(n+3) a_{n+2}\left(x-x_{0}\right)^{n} . \tag{4} \end{equation*}

你可以很容易地验证级数 (3) 和 (4) 中的项完全相同。

好的,我们来对这三个关于求和指标移动和系数比较的示例进行最长最详细的中文解释,并展示每一步细致的计算步骤。

引言:求和指标移动的重要性

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看到,求和指标 nn 是一个哑变量,可以替换。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移动”或“平移”求和指标,来改变级数的求和起始点和级数项中指标的形式,这是处理幂级数运算(特别是求导后和合并不同形式级数时)的非常关键的代数技巧。接下来的三个示例将进一步演示如何进行这种操作,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比较幂级数系数。

示例 4:改变幂次形式的下标平移

示例 5

将表达式

x2n=0(r+n)anxr+n1\begin{equation*} x^{2} \sum_{n=0}^{\infty}(r+n) a_{n} x^{r+n-1} \tag{5} \end{equation*}

写成一个通项包含 xr+nx^{r+n} 的级数。

解:

首先,将 x2x^{2} 移入求和符号内,得到

n=0(r+n)anxr+n+1\begin{equation*} \sum_{n=0}^{\infty}(r+n) a_{n} x^{r+n+1} \tag{6} \end{equation*}

接下来,将索引向下移动 1,并从高 1 的位置开始计数。因此

n=0(r+n)anxr+n+1=n=1(r+n1)an1xr+n\begin{equation*} \sum_{n=0}^{\infty}(r+n) a_{n} x^{r+n+1}=\sum_{n=1}^{\infty}(r+n-1) a_{n-1} x^{r+n} \tag{7} \end{equation*}

同样,你可以很容易地验证等式 (7) 中的两个级数是相同的,并且都与表达式 (5) 完全相同。

示例 5:系数乘以幂再进行下标平移

示例 6

假设对于所有 xx

n=1nanxn1=n=0anxn\begin{equation*} \sum_{n=1}^{\infty} n a_{n} x^{n-1}=\sum_{n=0}^{\infty} a_{n} x^{n} \tag{8} \end{equation*}

成立,并确定这对于系数 ana_{n} 意味着什么。

解:

示例 6:利用幂级数唯一性确定系数关系

总结

这三个示例集中演示了下标平移这一关键技巧的不同应用场景:

熟练掌握下标平移和利用唯一性比较系数是成功运用幂级数方法求解微分方程的必备技能。

希望这个超长篇幅的详细解释和计算步骤能够帮助你完全理解这些重要的示例!


我们希望使用陈述 10 来比较这两个级数中对应的系数。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重写等式 (8),以便这些级数在它们的通项中显示相同的 xx 的幂。例如,在等式 (8) 左侧的级数中,我们可以用 n+1n+1 替换 nn,并从低 1 的位置开始计数。因此,等式 (8) 变为

n=0(n+1)an+1xn=n=0anxn\begin{equation*} \sum_{n=0}^{\infty}(n+1) a_{n+1} x^{n}=\sum_{n=0}^{\infty} a_{n} x^{n} \tag{9} \end{equation*}

根据陈述 10,我们得出结论

(n+1)an+1=an,n=0,1,2,3,(n+1) a_{n+1}=a_{n}, \quad n=0,1,2,3, \ldots

或者

an+1=ann+1,n=0,1,2,3,\begin{equation*} a_{n+1}=\frac{a_{n}}{n+1}, \quad n=0,1,2,3, \ldots \tag{10} \end{equation*}

因此,在等式 (10) 中选择 nn 的连续值,我们有

a1=a0,a2=a12=a02,a3=a23=a03!,a_{1}=a_{0}, \quad a_{2}=\frac{a_{1}}{2}=\frac{a_{0}}{2}, \quad a_{3}=\frac{a_{2}}{3}=\frac{a_{0}}{3!},

等等。一般来说,

an=a0n!,n=1,2,3,\begin{equation*} a_{n}=\frac{a_{0}}{n!}, \quad n=1,2,3, \ldots \tag{11} \end{equation*}

因此,关系式 (8) 将所有后续的系数用 a0a_{0} 表示。最后,使用等式 (11) 给出的系数,我们得到

n=0anxn=n=0a0n!xn=a0n=0xnn!=a0ex,\sum_{n=0}^{\infty} a_{n} x^{n}=\sum_{n=0}^{\infty} \frac{a_{0}}{n!} x^{n}=a_{0} \sum_{n=0}^{\infty} \frac{x^{n}}{n!}=a_{0} e^{x},

这里我们遵循通常的约定 0!=10!=1,并回忆起对于所有 xxex=n=0xnn!e^{x}=\sum_{n=0}^{\infty} \frac{x^{n}}{n!}。(参见问题 8。)